花蓮石礦產業:演變與展望 >
▍起源: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,地質構造多變,孕育出豐富而多元的石材資源。二戰結束後,政府著手開發東部資源,花蓮因座落於板塊交界帶,不僅擁有大理石、蛇紋石等珍稀石種,更因臨近港口、運輸便利,逐步發展為全台最重要的石材加工與出口重鎮。
▍產業歷程 1960年代:東西橫貫公路通車,大理石礦藏進入大量開採期,花蓮石材加工產業迅速興起,產品開始外銷至國際市場。 1970年代:蛇紋石等特殊礦種陸續被發現與開採,進一步拓展石材產品線與出口市場。 1980年代: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,花蓮開始引進國外花崗岩等石材原料,石材加工技術逐步與國際接軌,產業邁向轉型。 1990年代:花蓮石材年產量與加工規模躍居世界第二,成為亞洲石材產業重鎮之一。 1995年後:藉由推動「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」等活動,產業與文化觀光結合,從功能性加工走向藝術性與創造價值的轉型。
▍未來展望:花蓮石材產業歷經從礦源開採、加工製造到文化融合的多重演進。未來發展將更重視材質永續、智慧製造與在地文化的融合。結合綠色建材應用、奢石美學推廣與國際市場拓展,花蓮有望從傳統製造基地,蛻變為兼具美學、技術與環境意識的「當代石材創新中心」,持續在全球石材舞台上,發聲與發光。